一、專業名稱(專業代碼)
護理(720201)
二、入學要求
初中畢業或具有同等學力者
三、基本學制
3 年
四、職業范圍
五、培養目標與培養規格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堅持立德樹人,面向醫療、衛生、康復和保健機構等,培養從事臨床護理、社區護理和健康保健等工作,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技能型衛生專業人才。
(二)培養規格
職業素養 :
1.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重視護理倫理,自覺尊重護理對象的人格,保護護理對象的隱私。
2.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識和醫療安全意識,自覺遵守有關醫療衛生的法律法規,依法實施護理任務。
3.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珍視生命,關愛護理對象,減輕痛苦,維護健康。
4.具有較好的護患交流與醫護團隊合作能力。
5.尊重護理對象的信仰,理解護理對象人文背景及文化價值觀念。
6.具有從事護理工作的健康體質、健全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質和社會適應能力。
專業知識和技能:
1.具有護理專業相關的基礎醫學知識和技能。
2.具有基礎護理的理論知識,規范、熟練的護理操作能力。
3.具有臨床護理基本理論知識,規范的??谱o理操作能力。
4.具有以護理對象為中心,解決常見護理問題和安全給藥的能力。
5.具有對護理對象進行健康評估、分析和解決臨床常見護理問題的能力。
6.具有對護理對象進行病情變化、心理反應和藥物療效的觀察能力。
7.具有病室和護理對象管理的基本能力。
8.具有初步開展社區護理、進行健康教育和預防保健的能力。
9.具有對老年人常見健康問題進行評估并實施護理的能力。
10.具有初步對傳染病預防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理的能力。
專業(技能)方向--急救護理
1.具有急救護理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
2.具有初步對急、危、重癥患者進行應急處理和配合搶救的基本能力。
3.具有操作呼吸機、心電監護儀、輸液泵、除顫儀等儀器的能力。
專業(技能)方向--社區護理
1.具有社區護理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
2.具有進行社區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
3.具有對社區常見慢性病和傳染病患者進行社區管理與護理的能力。
專業(技能)方向--老年護理
1.具有老年生理、心理、日常生活護理等方面的知識。
2.具有對老年人進行健康評估,對老年常見病進行防治與護理的基本能力。
3.具有對老年人進行自我健康指導的基本能力。
六、教程設置及要求
(一)教學時間安排
1.時間分配: 三年安排156周。其中課堂教學(理論課、實踐課、見習或實習和討論等)70周,畢業實習32周, 護士資格證考試考前輔導8周,復習考試8周,集中教育(入學教育、軍訓和畢業教育)2周,假期36周。
2. 學時安排:每個教學周為5天,每周教學總學時34學時。
(二)課程設置與學分計算
1.課程設置 由5個模塊構成:公共基礎課模塊、專業技能課模塊(專業核心課、專業技能方向課)、選修課程模塊、綜合實訓模塊、畢業實習模塊。
2.學分計算
(1)必修課程18學時1學分。
(2)選修課程每門1學分。
[公共基礎課]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36學時。能夠正確認識中華民族近代以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發展過程;明確中國特色的顯著優勢,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認清自己在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達發展目標中的歷史機遇與使命擔當,以熱愛祖國為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在新時代新征程中健康成長、成才報國。
2.心理健康與職業生涯:36學時。能結合活動體驗和社會實踐了解心理健康、職業生涯的基本知識,樹立心理健康意識,掌握心理調適方法,形成適應時代發展的積極生活目標,養成自立自強、敬業樂群的心理品質和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良好心態,提高應對挫折與適應社會的能力,掌握制訂和執行職業生涯規劃的方法,提升職業素養,為順利就業創業創造條件。
3.哲學與人生:36學時。依據《中等職業學校哲學與人生教學大綱》開設,并與專業實際和行業發展密切結合。
4.職業道德與法治:36學時。依據《中等職業學校職業道德與法治教學大綱》開設,并與專業實際和行業發展密切結合。
5.語文:144學時。依據《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開設,并注重在職業模塊的教學內容中體現專業特色。
6.數學:128學時。依據《中等職業學校數學教學大綱》開設,并注重在職業模塊的教學內容中體現專業特色。
7.英語:128學時。依據《中等職業學校英語教學大綱》開設,并注重在職業模塊的教學內容中體現專業特色。
8.體育與健康:144學時。通過學習與訓練,對學生傳授一些職業需要的體育知識,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促進學生身體、心理、道德和品德的全面發展。
9.信息技術:108學時。依據《中等職業學校信息技術大綱》開設,并注重在職業模塊的教學內容中體現專業特色。
10.公共藝術:36學時。依據《中等職業學校公共藝術教學大綱》開設,并與專業實際和行業發展密切結合 。
11.歷史:36學時。在義務教育歷史課程的基礎上,以唯物史觀為指導,促進學生進一步了解人類社會形態,從歷史的角度了解和思考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增強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進一步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和文化觀,塑造健全的人格,養成職業精神,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12.時事報告:36學時。通過學習,幫助學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國內外的重大時事,并了解這些時事發生原因和其重要影響。
13.創新思維與實踐:36學時。通過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索學習,進行創新思維的能力。
14.勞動教育:18學時。通過開展日常生活勞動及校內外公益服務性勞動,提高勞動自立自強的意識和能力,做好校園環境秩序維護,培育社會公德。
詳細內容請下載查看